测评人:丁丁 /尺码:8.5-9 /惯用品牌:NIKE /门龄:5年半 |
|
|
好了,进入正题,第一集,初步对比与试戴手感 |
|
|
第一章——三幅SELLS的横向比较 |
|
|
首先出场的是我和狼哥以及报名帖里大家都比较好奇的硬地套,以前曾经有试戴过前队友的U硬地套,先说外观,首先在纹路上跟我见过的硬地套一样,布满了凹凸不平的纹路,应该是增加了耐磨的同时降低了乳胶的粘性,所以通过纹理来增大摩擦力。不过在我印象里那双U的手掌类似一张鹿皮那样的材质,而这双手套却是实实在在的乳胶,另外拇指上可以看到这款硬地套还是一双全天候手套。所以对这副手套我很好奇:既然是乳胶打水吸不吸水,但是是硬地套打水会不会打滑,全天候那在雨战的情况下表现如何。由于最近天气无比晴朗,测试时只能模拟雨战状态。届时会全方位体验这手套的性能。 |
|
|
从正面看到这副手套还是对手型要求极高的管指,再加上无粘性,虽然对自己手型还是有点自信,但还是有一丝丝发虚啊,哈哈。佩戴手感来说这副手套还是比较薄的,目测的话应该在3mm左右,十号套带在我这个9好手上是长度还是完全合适的,也就明白了为啥老狼说他带不进去,但是明显的可以看到手掌处还是很肥大的,难道英国人都是手指短手掌胖?开个玩笑,这个问题会在下一章研究。在手掌内的空间还是比较大,不包手,这双手套下一步打算请一位9-9.5的兄弟试戴感受。 |
|
|
握拳之后可以看到手掌下部挤出来的多余空间还是很大的,另外硬地套么,在干燥状态下当然没什么粘性,上周末比赛试着抓了抓球,说不上来的感觉,粘性的确没有,但是也能拿住来球,有点类似于空手抓手型的感觉。说白点不是乳胶吸住的,是手指头硬扣住的。不知道在比赛的时候在激烈状态下技术动作不到位会是什么结果。本周六早上9-11点比赛将使用这副手套参赛。 |
|
|
|
|
第二双是这幅中端内缝,姆指处说明了这款手套只能晴天使用,那晴天套到底需不需要打水?另外手背上和腕带有“COOLMAX”的标志,想来应该是高透气性和排汗性,类似climacool,本周日中午一点的比赛打算用这副手套,打算首先在赛前体验打水与未打水的区别,其次热身时佩戴保暖手套捂汗体验透气透汗性。 |
|
|
从这张图看由于这双是内缝手套,除了长度合适外手指处更加包手,乳胶厚度和前者相比也更厚实和饱满,所以手掌部分也更加贴合,已经不会像硬地套那手掌处还有大片的空档。目测乳胶起码4mm了,作为一双中端也是手背手掌全乳胶,让G3这种中端套无地自容了吧。 |
|
|
定位在中端应该是乳胶性能的关系,因为目测上看这款和稍后要说的顶级套厚度差不多,握拳之后手掌下处的富余空间已经大大减少。不过松开手后没有新的VG3或者R套那样粘一下的感觉或者声音,至于比赛时的粘性和抓球的稳定性怎样,周六赛后再谈。 |
|
|
最后出场的当然是最大牌的,手背两个标示,全天候自然不用说,outlast乳胶,鄙人不懂,度娘之http://baike.baidu.com/view/1066090.htm,给我惊着了 |
Outlast粘胶纤维的优点 |
1、气候控制以平衡温度和适合于全天舒适的热量要求; |
2、类似于棉花或蚕丝的柔软性,与皮肤接触非常舒适; |
3、良好的抗温性,提供凉爽效应; |
4、高吸湿性和抗静电性; |
5、易染色(良好的颜色鲜艳性); |
6、悬垂性好; |
7、Thermocules含量高; |
8、吸收过剩的人体热量。 |
更多的自己点进去看吧,我一定要挑一个恶劣天气让你下地,哈哈 |
|
|
一看就是球员版的设计啊,中指无名指内缝,其余三平面剪裁。刚才说到感觉跟内缝厚度差不多,插进去之后才知道大错特错,乳胶的厚实程度的确要高出一筹,所以三副手套在外观大小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会占用更多的手套内空间,无论从手指到手掌都基本已经完全包手了(不包的地方下面第二章重点分析),所以懂了为啥狼哥说他根本插不进去,哈哈 |
|
|
握拳,松手,完全体验到了这双手套的粘性,有黏住有声音,就像某品牌手套增粘液那个宣传视频听到的声音一样。从佩戴上来讲顶级就是顶级,无论包裹性还是粘性。很期待他在比赛中的表现。 |
|
|
总结一下,三副手套由于档次和定位不同,只能从舒适度上先做一个比较,至于更多的请期待后三集的实战评测。 |
|
|
第二章——与NIKE的纵向对比 |
|
|
坛子里大部分了解我的人都知道管用NIKE手套,适应性和感受是众多品牌中最深的,所以此次实战测评准备以对比的方式,每场球测试一款,NIKE和S分别各用半场,感受区别和不同。 |
|
|
由于手套没有硬地套可以对比,所以拿出了应该是最耐磨的号称7mm乳胶的大鸡爪(9号)~~大家欢迎 |
|
|
中级内缝我用同样包手但是不算厚实的VG3(8号)来做对比(踢了几场一直没刷,略脏,哈哈) |
|
|
顶级套么用我现在用着最爽最喜欢的SGT(9号)来对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