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 0
- 积分
- 4
- 威望
- 15 点
- 体能
- 43 点
- EZ币
- 43 个
- 注册时间
- 2011-12-17
- 在线时间
- 297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3-10-11
新手上路
- 积分
- 4
- 威望
- 15 点
- EZ币
- 43 个
- 体能
- 43 点
|
初识EZ,相见恨晚。短短几天便把几大板块的帖看了个大概,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有些帖子使我产生共鸣,有些帖子又让我感慨万千。
如今年过三十、初为人父的我,早已不再是球场上的那个追风少年。前段时间的一场友谊赛中,司职前锋的我在打门瞬间,被对方中卫顶了一下,失去重心,后脑着地,昏迷了整整五分钟,起来后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不记得,立即送院,经查为轻度脑震荡外加短暂性失忆。我球龄近二十年,一直都比较注意自我保护,除了偶尔的崴脚、擦伤,基本没受过其他的大伤。因为这次意外,让我有了“挂靴“的想法,队友们也会经常调侃,说些“珍惜生命,远离足球”之类的话。但是对足球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实在又让我难以割舍。远离足球,谈何容易。好在这次意外没造成太严重的后果,但却给我敲响了警钟,我充分的认识到现如今的我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我,该服老时要服老,以前用腿踢球,以后得多用脑子踢了。
以上是这两天看了几个年纪相仿的朋友写的帖子有感而发,希望我们这些个大龄青年能保护好自己,远离伤病,在球场永葆青春,再驰骋个十年二十年的。
既然是在EZ发的帖,怎能不提鞋。作为一名实战派,下面就跟大家聊聊我和足球、球鞋的一些故事,也当是给自己踢球这么多年来个总结。
记得还是在我10岁的时候,有颗虫牙要拔,因为怕疼死活不肯去,母亲没办法,买了一个18块钱的四号球作为交换条件,我才勉强的去医院把牙拔掉。人生的第一个足球是一颗虫牙换来的,我印象特别深刻。从那以后每天下午放学,就跟小伙伴一起踢球,那时候踢的毫无章法可言,我记得是分成两队,但却往同一个球门里踢,也没人穿足球鞋,更不知道踢球穿的鞋有哪些讲究。断断续续的一直踢到五年级的时候,我有一个当兵的叔叔退伍回来,带回来一个五号球,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叔叔手里的那个看上去有点大的足球才是标准的比赛用球。也是在他的指导下,知道了脚弓、脚背、香蕉球等等的概念。从那以后,得空便拿两块红砖在墙角摆个宽度一米见方的小门,练习脚弓传球。叔叔可以算是我的足球启蒙老师,但是他没有对我穿什么样的鞋提出过特别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足球鞋就是脚上穿的任意一双鞋,普通球鞋、布鞋,皮鞋啥都有。
转眼到了初中,下午学校的球场上,跟下饺子一样,二十多个人追一个球或者几支队伍共用一块场地踢比赛的情况屡见不鲜。不像现在,球场上虽然也是人山人海,但是大家能自发的将一块大场分成若干个小场,井水不犯河水,各得其乐。在我初二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以年级为单位的足球比赛,由于初一的同学太小,高三的同学面临高考,所以学校直接剥夺了这两个年级参赛的资格。比赛采用的是单淘汰制,初二与初三,高一与高二捉对厮杀,胜者争夺冠军,负者争夺第三名。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冠军是高二,亚军是初三,季军高一,初二毫无悬念的垫底,两场比赛净负18个球,比赛虽然是输了,但是这次比赛让我第一次知道足球鞋的概念,知道了踢球穿的鞋子鞋底要有几颗钉子。在那之前我穿的都是平底的运动鞋,从那以后就开始穿上了双星飞跃,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球场上看到高年级的同学穿了一双皮足,顿时两眼放光,口水更是流了一地。回家跟父母磨了大半年,才答应下来。父亲利用一次去省城开会的机会,给我带回来一双皮足,puma的一款sg,这也是我唯一的一双puma足球鞋。由于年代实在久远,我百图谷歌也没能找到那双陪我度过了整个中学时代的鞋的图片,大家就充分发挥一下想象力吧,黑色的人造革,白色的logo,外加明晃晃的六颗钢钉。父亲对足球鞋是一点都不了解,估计就随便进了个运动品专卖,售货员直接给他拿的。说实话,当时我甚至不知道这个叫puma的品牌,但是我拿到鞋子后依然爱不释手,第一夜是抱在怀里睡的,第二天便穿着这双鞋屁颠屁颠上学去了。踩在水泥地上,发出类似高跟鞋“嘎达、嘎达”的声音,回头率极高,现在想想,那会真够二的。
先写这么多 下午更新~
这双鞋也是我唯一的一双sg。由于当时身处苏北小县城,信息闭塞,根本就不知道足球鞋还能分出这么多不同的种类,只是觉得这双鞋在学校松软的土场上很给力,尤其是在雨后,过起人来那是砍瓜切菜,小菜一碟。现在回想起来,父亲送我的这双足球鞋,也算是弄巧成拙,在县城仅有的几块“菜地”上,sg恰巧是最适合的。
也是初二这一年,我牵头组建了人生中的第一支球队,起名“自由”队。那个阶段对这项运动的迷恋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每个周末固定会和县城另一所中学的同龄球队踢一场比赛。记得有一次两支队伍冒瓢泼大雨比赛,场地有些地方的积水甚至已经漫过脚踝,比赛开始不久,浑身便已湿透。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大家还是为了足球走到了一起,凝聚在了一起。两支球队一踢就是三年,这三年当中,大家都有了不少的长进。
我高二那年,县里几位岁数较大的球友牵头成立了足球协会,虽说是个民间组织,挂牌当天仍有不少县领导出席剪彩仪式。县里的足球运动在那一年搞的是如火如荼,足球人口一度创历史新高,大小比赛应接不暇,其中份量最重的当属暑期举行的“大力神”杯。经过几年的磨练,我们这支“自由队”也逐渐成长起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这次比赛,一共有八支队伍参赛,分两组,单循环,小组前两名出线,交叉淘汰,最后争夺冠亚季军。我们队一路过关斩将,与夺冠大热门足协代表队会师决赛。
决赛我们把自己摆在拼对手的位置,排出一个铁桶阵型,打防守反击。但是各方面实力跟对手还是存在差距,上半场在对手猛烈的攻势下,球门不保,零比一落后。下半场我们并没有孤注一掷,放弃赛前制定的战术,稳固防守的基础上,终于在比赛快结束的时候抓住一次反击的机会,艰难地将比分扳平,虽然当值裁判补时补了十几分钟,最终也没能改变一比一的比分。当时制定的比赛规则没有加时赛,所以双方直接点球决胜。前四轮双方都将点球罚进,第五轮对方一名后腰可能是因为压力太大,一脚打飞,我方第五名主罚点球的队员顶住压力,将球打进,“自由队”第一次参加的大赛,就以黑马的姿态夺得冠军。那个夜晚,不胜酒力的我们全部醉倒在饭桌上~
接踵而来的高三,迫于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我不得不暂时告别心爱的足球,安心备战高考。在最后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的志愿表上从头到尾都写了省会南京的高校,之所以这么填,出发点非常单纯,因为我知道在南京的业余赛场,活跃着一支由我们县走出去的大学生组成的“老乡队”,而且是小有名气。只有考取了南京的高校,才有机会加入到这支队伍,这个想法一度成为我高三那年学习的最大动力。也许真的是戒球有功,平时成绩一般的我,高考“爆冷”,分数居然高出一本线7分,万分侥幸的被第一志愿第二专业录取,后来知道我这个成绩在大学班里名列倒数第二,实在是有点悬乎~
在收到南师大新传院的录取通知书后不久,县足协举办的第二届“大力神”杯便拉开了序幕。我们“自由”队的队员们把憋了一年的力气,全都爆发了出来,四战全胜,挺进决赛。决赛的对手是之前跟大家提过的那支在一起切磋了三年的队伍,他们的情况和我们基本一样,也是刚参加完高考,也是憋了一股劲。因为相互间太熟悉,90分钟的决赛,波澜不惊,一球未进,最后只好通过点球决胜,还好运气不错,我们队成功卫冕。这次夺冠,没有了上次的兴奋,大家非常淡定,高考就像是成人礼,一夜之间大家仿佛都长大了不少。
很快到了开学的季节,“自由”队的一帮兄弟由于考取了不同城市的高校,自此天南海北,各奔东西,离别时大家相约来年暑假再聚“大力神”杯,争取来个三连冠。我则梦想成真,考取了省会南京的高校,记得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床铺行李还没收拾妥当,我便匆忙送走亲友,拎着球鞋去球场找球踢了。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学校里如此漂亮的天然草足球场,竟然连一位踢球的同学都看不到。我不禁在想,不会真如传说中所说的,南师女生多男生少,踢球的男生几乎没有吧。问了一位路过的同学,才知道当时学校仅有的这块球场只有体育课才能上去,平时草坪要保养,上去走走都不行,更不用说踢球了,这位同学让我绕到学校西区的篮球场看看,或许会有收获。
看着脚上那双早已伤横累累,穿起来也有些顶脚的钢钉足球鞋,我也只好无奈地走向西区篮球场,结果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柳暗花明又一村,大片的篮球场上人满为患,好不热闹,细数一下,有近半的篮球场被踢球的同学占据着,当时我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就像是地下党员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组织一样,迫不及待的想加入到他们当中,当众人向我投来鄙夷的目光时,我才意识到自己脚上的鞋有点鹤立鸡群了,大学时期的“首秀”还没上场就已经一鸣惊人,赶忙灰溜溜的钻进不远处的教育超市,买了一双20元的平底飞跃。
换鞋重新来到球场,有好几拨的同学上来又是虚寒又是问暖,他们的热情让我有些受宠若惊,在自曝院系之后,大家一哄而散,正当我一脸茫然的时候,其中有一位同学朝着另一块激战正酣的场地大吼一声:“嗨,是你们新传的”!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都是想来“收编”我的,中学时踢球多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大学便是以院系为单位了,我很识趣的走向了那块场地,在场边坐了下来等候召唤。后来,等我上了大二大三,感同身受,每年新生开学,总希望能在球场上发现几个本院系的新人,来填补毕业球员走后留下的空缺。
晚些继续更新~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