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28|回复: 12

(转帖)天涯上发现的神贴-『球迷一家』 [一家聚焦]世上本没有球王,黑的人多了,就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03

回帖

0

精华

一星会员

积分
10
威望
34 点
EZ币
173 个
体能
177 点
发表于 2011-7-11 15: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到了,人容易上火,多浇些凉水有益身心,因此我也不绕圈子了,现在最火的不就是巴萨吗?那就从它开始。
  
  
  
  (一) 巴萨双核
  
  对于哈维和小白来说,最近几年春风得意,08年的欧洲杯冠军、09年的六冠王、10年的世界杯冠军,今年又已经拿到了最重要的联赛、欧冠两冠,真可谓年年夺冠、夜夜笙歌,不是一般的牛逼。
  
  就个人荣誉方面,哈维和小白分列10年金球奖的第二第三(此前的09年哈维也拿到了第三),不过众多的巴萨球迷或者西班牙球迷对此依旧并不领情,在他们看来此二人还是被低估了。
  
  先说哈维吧,其实我对这种组织型中场还是比较偏爱的,我也承认实际上近几年来是他一直在掌控着巴萨和西班牙这两支球队的节奏,而这两支球队无论从场上展示出来的内容还是最终取得的成绩也都充分证明了哈维的不辱使命,如果去年的金球奖最终给了哈维也完全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哈维的定位也应该适度,不必捧上天,且不说这几十年来世界足坛出过多少传球大师,仅就西班牙一个国家而言,仅就与哈维同时代、同类型的球员而言,哈维从个人能力上也并没有傲视贝莱隆和古蒂的资本。
  
  如果贝莱隆(比哈维大4岁半)是出自拉玛西亚,又或者当年的皇马不屈从于商业元素买那么多大牌玩银河舰队而是重用自己的青训产品古蒂(比哈维大3岁多一点),那么哈维成为现在的小法也不是没有可能——就算在俱乐部层面闯荡出来了但在国家队的竞争里也处于劣势无法成为核心。
  
  这样说吧:组织者在中场拿球,一边和队友慢悠悠的倒脚一边观察形势,然后伺机送出妙传,这种踢法并非拉玛西亚独有,西班牙很多球队的足球风格都是这样,从青少年训练时就这么踢,而这种从小培养的风格也注定了贝莱隆、古蒂、哈维这种类型的球员在西班牙并不罕见,对哈维最终的成功我不否认他的天赋和努力,但他受益于一个好的环境和平台也是不争的事实。
  
  有“西班牙齐达内”之称的贝莱隆始终没能在豪门效力(鼎盛时的拉科也只能算准豪门),当时很多爱才的西班牙人责备他缺乏雄心,而性格恬淡的贝莱隆对于自己能够取代德贾明哈成为利亚索的国王已经十分快乐,他安于享受自己的足球,于是也无法取得更高的成就。
  
  与贝莱隆的性格不同,古蒂则是心高气傲、渴望做出一番大事的人,可惜生不逢时,大肆购买国外巨星的银河一期也不是一点不看重本土球员,但当时的策略是“齐达内加帕文”,后防、门将可以本土化,中前场必须堆砌国际巨星,本土旗帜有个劳尔就可以装点门面了,于是堂堂的二号队长古蒂被彻底剥夺了出场空间。
  
  与这二位相比,哈维确实是太幸运了,太上皇克鲁伊夫的存在保证了巴萨在最基本的建队宗旨上向拉玛西亚嫡系子弟倾斜,而当哈维刚刚在一线队崭露头角之际,俱乐部又送走了年仅31岁的瓜迪奥拉为他腾出位置。
  
  瓜迪奥拉黯然离去的背影当年曾让多少巴萨球迷痛不欲生啊!
  
  此刻的我们无需对此事做出道德上的任何评判,最终的结果是,哈维在稳步成长,特别是在黑天鹅的梦二时期彻底成熟,06年随俱乐部登上顶峰的同时也终于在国家队打上首发并逐步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
  
  当然,以杯具姿态离开的瓜迪奥拉最终又以一个完美的回归书写了传奇,这是哈维、瓜迪奥拉、巴萨俱乐部多方多赢的最佳结局。
  
  
  接下来说伊涅斯塔,他是个万金油、润滑剂,他既拥有类似于梅西的突破能力,又有类似于哈维的传球能力,是这支巴萨球队里的重要棋子。
  
  但我同样要说,别把他捧得太高,说到组织双核,哈维是主,小白为辅;说到个人突破,目前梅西独步天下,当对手严防梅西的时候,小白同样可以站出来辅助,但绝不等于他就可以与梅西比肩了。
  
  梦二时期,如果说踢中场,当德科和哈维身体无恙的时候,小白是无法和他们竞争的,在阅读比赛的能力和想象力方面都稍有一点差距;如果是踢前锋,小白在个人技术上不如小罗和梅西,在速度上不如久利,但我说了,他是个万金油,某种意义上,这种队员更属于超级替补的命。
  
  好在梦三时期巴萨的拉玛西亚本土化色彩愈发浓厚,当然,这还是得益于克鲁伊夫的一言九鼎,特别是启用菜鸟瓜迪奥拉,虽然冒了很大风险,但保证了可以摆脱对外来大牌球星的依赖,特别是对巴西帮的清洗,为本土球员的上位扫平了障碍,伊涅斯塔也得以脱颖而出。
  
  
  说到这里一定有很多巴萨球迷大为不满,然后拿出哈维与小白的众多精彩表演来证明他们的伟大,我说过,不否认他们两人的才华,不否认他们俩是超级球星,但不要太拔高,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说到另外一个人——梅西。
  
  因为在阿根廷的国家队成绩平平,而在巴萨则威风八面,因此很多球迷用一种简单思维来诠释了这种现象,就是在阿根廷梅西身后没有哈维和小白,因此哈维和小白才是绝顶高手,是他们的传球和组织才令梅西如此出色的。
  
  如果梅西是一个需要依赖别人喂球的射手,这种说法也许还算有一点道理,但问题是梅西是一个目前罕见的个人突破天才,我们在比赛中最常见的场景是梅西在中场刚过就得到了一个普通的地面传球,然后凭借着自己的突破能力杀向对方腹地,至于说得到精妙的直塞一下子就单刀面对门将的镜头不能说没有,但不是主流。
  
  今年的欧冠决赛,哈维一记妙传给了佩德罗,后者无人看守的情况下射门得分,巴萨首开记录。“看,只要有哈维组织,巴萨谁都可以得分,不必依赖梅西”某些球迷就是这样理解这个球的。
  
  问题是:为什么佩德罗身边无人看守呢?看录像就知道,是梅西的横向跑位带走了埃弗拉。埃弗拉为什么不留在自己的本位上防守佩德罗而是跟着梅西向中路跑?中路毕竟还有两个中卫在啊?到了下半场,梅西给出了答案,只要你给他一点空间,就算面对两个中卫,他也能把球打进。
  
  所以说曼联无人责备第一球埃弗拉的失位,任何一名防守球员在面对巴萨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要防住梅西”,第二反应是“必须防住梅西”,第三反应是“无论如何先要防住梅西”……
  
  梅西就是有这么大的威慑力。
  
  如果现在的哈维踢不了,巴萨拿出四千万,小法回家即可;如果现在的小白踢不了,巴萨拿出四千万,去买大卫席尔瓦顶上——曼苏尔酋长说不差钱?那就给他六千万。
  
  可如果现在的梅西踢不了,巴萨就算拍出1个亿,能去买谁呢?
  
  前些天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的助手雷东多(与当年那个雷东多只是恰巧同名)曾说过,今年最让皇马头疼的不是巴尔达诺与穆里尼奥的水火不容,而是皇马虽然拿得出钱(替补席上就坐了一个多亿),但纵观当今国际足球市场上根本找不到另一个“梅西”。
  
  如果能买到另一个“梅西”,就算不用魔力鸟,哪怕还用工程师,皇马都有信心与巴萨掰掰手腕。
  
  古蒂也好、哈维也好、小白也好,都是天才球员,但可以复制,不用在全球找,西班牙每隔几年都会冒出来一个,但梅西不是,这是在全世界每隔二三十年才会出现的一位奇人。
  
  由于梅西的强悍的一对一突破能力,因此对手在不得不增加对梅西防守力量的同时势必导致在其他区域露出空位,而只有当对方后防线上有空位的时候,哈维等人的直塞才有效果,所以说即使梅西不进球、不助攻,哪怕他只是在无球跑动,都是对对手最大的威胁。
  
  我们来看看西班牙国家队和巴萨的对比就可以发现,尽管哈维等人都可以牢牢控制中场,控球全面占优,但不拥有梅西的西班牙队从来都打不出巴萨那种强大的攻势,08年欧洲杯时还好,托雷斯状态正佳可以攻城拔寨;到了09年联合会杯时,大家一心盼望让巴西来验验西班牙的成色,不料这支球队连美国队的大门都攻不破而无缘决赛。而10年的世界杯西班牙确实拿了冠军,不过四场淘汰赛全部都是1-0也反应出了其进攻手段上的单调与匮乏。
  
  
  哈维、小白领军的球队可以征服世界,但只有梅西才能帮助他们升入宇宙。
  
  
  
  
  
  
  
  
  (二) 插一段闲话
  
  看了第一章的内容,一定有很多人不屑地说“楼主就是个抱梅西大腿的阿迷。”且慢,我的下一盆凉水就是泼向阿迷的,而且重点是他们的两代球王:老马和梅西。
  
  这里首先希望大家理解的一个问题是:足球是整体项目而不是11个人的简单排列组合,如果你认为现在把哈维和小白也放进阿根廷队里替代巴内加和坎比亚索就能复制出巴萨式的足球的话,那你把足球想得也太简直了。
  
  说到整体足球我就扯远点,讲一个趣事吧。
  
  两年前的一个周末,我应邀去和几个朋友吃晚饭聊天,他们下午要踢球,所以我提前去球场和他们汇合。
  
  我现在的身体实在是没能力和人家玩到一起了,而他们倒是越来越有模有样,又拉来了几个70后的小兄弟组成了一支业余球队,每个周末都会训练和比赛,在我们这个城市的野球界也算能挂上一号。
  
  那天的比赛里,我看到他们队中有个陌生的年轻人,人高马大,技术也不错,于是问场边没上场的几个哥们:这孩子是谁带来的?
  
  回答让我吃了一惊:“这就是WWY”
  
  WWY是80后球员,现在正在当打之年,国家队、国奥、国青全都入选过,作为主力拿过中超冠军,没想到休假期间也被我们的一个朋友拉来踢野球了。
  
  那天我们的对手基本以70后为主,个人能力一般,以WWY这名职业国脚的实力在这个球场上应该是比梅西还梅西,比老马还老马,绝对可以完爆他们,但看了半场后感觉实际效果上他也不是很突出。
  
  中场休息的时候,WWY表示还是找不准和我们这个队一起踢球的方式和节奏,只能踢到哪算哪。
  
  所以说——在一个八千平米的面积里,一个无论多牛逼的球员都要依托于球队整体创造的平台才能发挥,无论他叫梅西还是叫马拉多纳。
  
  好了,现在进入正题,聊聊关于球王的问题。
  
  
  
  (三)马拉多纳
  
  在老马之前,先后出现过斯提法诺、普斯卡什、贝利、加林查、尤西比奥、克鲁伊夫、贝肯鲍尔等众多超级巨星,而凭借着在世界杯上的优异成绩,球王这个称号一般也只属于贝利。
  
  我是从70年代末开始看球的,没亲身经历过这些巨星的年代,好在老马崛起的全部过程我是比较清楚的,算是有些发言权。
  
  78年的世界杯在阿根廷举办,东道主也第一次捧杯,当时不满18岁的天才少年马拉多纳虽入选了最初的25人大名单,但最后还是成为不幸落选的3人之一。应该说那时的老马只是在国内小有名气,在世界足坛还是籍籍无名,因此没太多人注意这个事。
  
  但这个事对于老马还是有影响的,他多年后一直耿耿于怀,因为如果老马也以17岁的年龄参加世界杯并最终成为冠军的话,他就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追赶死敌贝利了。
  
  转过年来,阿根廷拿到了79年的世青赛冠军,老马是最佳球员,此刻的他终于算是在国际舞台上亮相了,而且势头很猛,连拿了79年和80年的南美足球先生,被誉为“小贝利”。
  
  因为那时南美球员还不太流行去欧洲踢球,同时南美与欧美的各种评选也都是关起门来只评本大洲的最佳球员,直到1982年才第一次出现了由英国“足球世界”杂志主办的每年“世界足球先生”的评比,那么此刻的老马在当时全球所有球星里的地位不太好讲,但在南美基本上他可以排到第二了,仅次于“白贝利”济科。
  
  (说到这里再谈谈关于“世界足球先生”的事,由于国际足联的“世界足球先生”直到91年才举办,因此我后面谈到的所有80年代的“世界足球先生”都是指英国“足球世界”评比的,可能有人会质疑这样的由一个媒体举办的评比的权威性,但请大家想想,欧洲金球奖的评比也是由媒体《法国足球》举办的。
  
  所以在80年代,英国“足球世界”评选的“世界足球先生”毫无疑问在当时的条件和环境下确实是知名度最高、相对而言最权威的评比了,只不过进入90年代后受国际足联同样评选的冲击才逐渐被人冷落。)
  
  
  接着说当时的球星走势:在70年拿到世界杯之后,以贝利为首的一批40后球星开始淡出,巴西足球陷入了一个小低潮,但为时不长,以济科为代表的新一代50后球星开始崛起,77年济科拿到了南美足球先生开始被世人关注,并被看好可望接过贝利的衣钵。
  
  然而在78年的世界杯上,由于某些原因,保持不败的巴西被东道主算计没能进入决赛屈居第三,阿根廷的英雄肯佩斯一举成名,扬威世界杯的同时也自然拿到了当年的南美足球先生,再加上随后79年、80年马拉多纳的强势崛起,此刻阿根廷的势头盖过了巴西。
  
  底蕴丰厚的巴西很快做出反击,济科带领着弗拉门戈和巴西国家队都打出了水银泻地般的美丽足球,他也在81年和82年都再次拿到南美足球先生。
  
  济科的特点与老马有所不同,他也有精巧的突破过人能力,但不如老马突出,不过他出色的大局观和传球才华可以让全队受益,因此更像一个组织者。
  
  82年的世界杯上,巴西与阿根廷的直接对垒是我看过的世界杯历史上最华美的两大对决之一(另一场是86年的巴法大战),最终的结果是巴西完胜,济科1个进球1个直接助攻1个间接助攻,75分钟时巴西3-0领先。阿根廷随后开始频出黑脚,先是队长兼后防领袖帕萨雷拉踢伤了济科令后者离场,他本人吃到了黄牌;接着马拉多纳亮鞋钉蹬踏替换济科出场的巴蒂斯塔,直接被红牌罚下。
  
  少打一人的阿根廷后来倒是扳回了一个球,来自于拉蒙迪亚斯,这个球员曾经与老马并肩作战于79年的世青赛,老马是那届的最佳球员,他是最佳射手,但二人之间的关系极差,因此在老马成为球队领袖的86、90世界杯上,拉蒙迪亚斯都无缘入选国家队。
  
  虽然82届的巴西队在3-1战胜阿根廷后因大意失荆州2-3负于意大利没能进入4强,但巴西群星的出色表现还是全面压制了阿根廷,在赛后最佳球员的评选中,攻守技术更平衡的中场大将法尔考夺得第二(仅次于意大利夺魁的最大功臣罗西),济科则名列第五,苏格拉底第七,老马只位列第九。
  
  到了年底,英国“足球世界”终于首次推出既包括欧洲又包括南美的世界足球先生的评比,法尔考拿到了第三,拿到世界杯冠亚军的罗西和鲁梅尼格分列一二;而在更看重进攻足球艺术的南美洲,最佳球员还是济科得到。
  
  再说老马,82世界杯前他就签约了巴萨,世界杯后正式加盟,当时的身价是创纪录的800万美元,此刻的老马出道5年,拿过一次阿根廷的甲级联赛冠军和一次世青赛的冠军,年仅22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风头正劲的济科、法尔考他们都已经年近三十了。
  
  重金吃进老马的巴萨雄心勃勃,已经连续8年无缘问鼎西甲的他们对联赛冠军再次发起冲击,而除了老马以外,巴萨阵中还有另一位巨星级的人物就是舒斯特尔。
  
  舒斯特尔就是几年前的那个皇马主帅,80年欧洲杯上,年仅20岁的他因作为中场核心帮助西德队夺冠而名噪一时,他本人也荣膺那届大赛的最佳球员,同时80年和81年的欧洲金球奖他也分别获得第二和第三,可谓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就在西德队雄心勃勃备战82世界杯之际,舒斯特尔却因为与主帅德瓦尔和西德足协在一些琐事上的矛盾而一怒退出国家队,当时年仅22岁。
  
  甚至后来贝肯鲍尔入主国家队后的苦口婆心都没能换得舒斯特尔的回心转意,搞得凯撒大帝很没面子,对追问此事的媒体说到:“足球是集体项目,不取决于某个人。贝利、博比查尔顿退役了,难道巴西、英格兰就不踢球了?”
  
  对舒斯特尔来说,整个80年代无疑是他职业生涯最黄金的年代(20岁——30岁),而这时也恰逢西德足球最辉煌的年代,82-90连续三届世界杯都杀入决赛,这个记录也只有后来的巴西才能够追平。
  
  不过前两次决赛场上的西德都铩羽而归,我并不敢断言如果舒斯特尔在队内就一定能夺冠,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82、86两届里面,西德人先后在攻击中场位置使用过马加特、德雷姆勒、埃德尔、小赫内斯等多人,但都属于勤勉有余灵性不足,没有一个人能弥补舒斯特尔留下的空缺。
  
  86年后的贝肯鲍尔也看出了症结所在,在舒斯特尔回归无望的情况下他一度寄望于托恩能成长起来担此重任,但也未能如愿,幸运的是此前一直被安排干脏活的马特乌斯逐渐显露出进攻方面的能力,得益于此的西德队总算在90年的第三次冲击中如愿以偿。
  
  而舒斯特尔尽管由于缺乏国家队的表现而没能在个人的历史地位上有更大提升,但恃才傲物的他与克鲁伊夫一样,是可以视世界杯冠军为浮云的。
  
  一个在球艺和脾气上都如此牛哄哄的人,怎么可能与老马和谐相处、同舟共济?
  
  
  老马在巴萨的两个赛季尽管受到了伤病的困扰,但还是出战了大部分的比赛,最终只拿到了联赛的第四和第三,还好拿过国王杯的一冠一亚,也不算空手,但这不可能是巴萨的终极目标。
  
  到了84年的夏天,老马与俱乐部的关系愈加紧张,有关他吸毒的传闻在西班牙国内沸沸扬扬(老马后来自己承认就是在巴萨期间开始吸毒的),同时因为在国王杯决赛上的一场群殴,老马又将在新赛季被停赛3个月,加之此前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也一直在勾引着老马,最终巴萨决定让他转会,下赛季打造以舒斯特尔为核心的球队。
  
  应该说从82世界杯开始,82、83、84这几年都是老马的低潮期,没人否认他的足球天赋,但慢慢地又有些失望大于希望。
  
  而同样失落于82世界杯的巴西三杰则一直势头不错,83年济科和法尔考拿到了世界足球先生的第一和第三,苏格拉底则是那一年的南美足球先生,84年的时候济科依旧拿到了世界足球先生的第三,但此刻全世界的目光都已经开始被一个法国人所吸引,那就是普拉蒂尼。
  
  从76年21岁时入选法国国家队开始,普拉蒂尼就已经惹人注目了,基本上年年都在欧洲金球奖的前5之列。
  
  在82世界杯上,杀入四强的法国队得到了一致称赞,但在个人荣誉上,铁三角中的蒂加纳和吉雷瑟也抢走了普拉蒂尼的很大风头,不过这一切从82世界杯后开始改变,普拉蒂尼转会尤文后在83年拿到了意大利杯赛的冠军,意甲和欧冠都是亚军,普拉蒂尼个人是意甲金靴,这个成绩今天看来也不是特别突出,但恰好83年几乎所有的欧洲球员都不太景气,普拉蒂尼最终以金球奖历史上最大的优势(得分是第二名达格利什的4倍还多)拿到了他的第一个欧洲金球奖,并仅次于济科夺得当年世界足球先生的第二。
  
  84年则是普拉蒂尼大放异彩的时刻,他率领尤文拿到了意甲冠军,本人蝉联意甲金靴,同时球队还在欧战里拿到优胜者杯的冠军。这还不算,夏天的欧洲杯决赛圈里普拉蒂尼神奇地在全部5场比赛里打入9球(5场都有进球),带领法国队夺冠的同时把大赛的最佳射手、最佳球员、年底的欧洲金球、世界足球先生等等几乎所有能获得的荣誉都全部揽入怀中。
  
  85年依旧是普拉蒂尼的天下,首先率尤文获得了球队历史上的第一座欧冠金杯,接着又拿到了欧洲球队从未曾染指过的丰田杯(此前5届南美球队5连胜),这也让他拿到了连续第三个欧洲金球奖以及连续第二个世界足球先生,可以说,86世界杯之前,普天王一统天下、风头无两。
  
  84、85年还需注意到的就是丹麦的崛起,说说埃尔克耶尔,其实早在老马创造意甲的那不勒斯奇迹之前,埃尔克耶尔创造的维罗纳奇迹更为传奇,但由于后者现在的知名度远远落后老马,因此了解维罗纳奇迹的人也几乎没有多少了。
  
  维罗纳当时是意甲的一支比较平民化的中游球队,83-84年位列第7(那时意甲是16队),84年夏天他们从比利时联赛的第10名洛克伦队引进了埃尔克耶尔,此刻的他刚刚和大劳德鲁普一起带领丹麦队在84年欧洲杯上杀入四强,已经开始引起一些关注了,但谁也没有料到他和维罗纳队能创造出太大的奇迹,毕竟与都灵双雄、罗马双雄、米兰双雄甚至佛罗伦萨等球队相比,维罗纳都还是很不起眼的,而埃尔克耶尔本人与当时在意大利踢球的普拉蒂尼、鲁梅尼格、巴西四大天王(济科、法尔考、苏格拉底、儒尼奥尔)以及马拉多纳等相比,实在也是星味不足。
  
  然而联赛开始后不由得让人大跌眼镜,埃尔克耶尔带领着维罗纳几乎一直都在领跑,其抢眼的表现让他在84年年底的金球奖上就拿到了第三,仅次于该年度欧洲冠军法国队的两大核心普拉蒂尼和蒂加纳;而进入85年后,维罗纳牢牢把握机会,终于赢得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意甲冠军,埃尔克耶尔也在年底的欧洲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里都拿到了第二,仅次于普拉蒂尼。
  
  丹麦队的另一领军人物是大劳德鲁普,与射手型的埃尔克耶尔相比,他在风格上更灵秀华丽,不过要承认当时还是埃尔克耶尔更具知名度,86世界杯上,成绩仅仅是16强的丹麦的埃尔克耶尔拿到了铜球奖,仅次于拿到冠亚军的老马和舒马赫。
  
  接着说85年,谁在当年的欧洲金球奖获得第三呢?是巴萨的舒斯特尔。送走老马的巴萨势如破竹,在舒斯特尔的带领下拿到了阔别11年的联赛冠军,而且是提前一个月就锁定冠军,最终领先亚军马竞高达10分,那可是2分制的10分。
  
   于是在那一年,普拉蒂尼、舒斯特尔、埃尔克耶尔在俱乐部赛事都大出风头,分别拿到了欧冠、西甲、意甲的冠军,但在国家队层面,普拉蒂尼和埃尔克耶尔都带领着自己的球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上以小组第一的身份进军墨西哥,而无缘国家队赛事的舒斯特尔则缺乏这方面的成绩,只好屈居那二人之下。
  
   该年度世界足球先生的前两名与欧洲金球如出一辙(普拉蒂尼和埃尔克耶尔),但第三名就不是舒斯特尔了,而恰恰是他的老冤家——马拉多纳。
  
   84年夏天来到那不勒斯的老马一开始过得也不顺利,84-85的前半个赛季一直与球队苦苦挣扎在保级边缘,然而进入85年后突然一切全变了,整个球队和老马都找到了感觉,他们是那个赛季里后半程拿分最多的球队,只是由于上半赛季失分太多最终位列第八,而老马也进入了射手榜的前三,射手榜的第一自然还是普拉蒂尼,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三年的意甲金靴了(83、84、85),别忘了,他只是个前卫(那时尤文的两大前锋是博涅克和罗西)。
  
   接着说老马,85年对他来说确实是个转折点,那个夏天,奥塔维奥比安奇开始执教那不勒斯(他是意大利人,和阿根廷名帅卡洛斯比安奇不是一个人),球队在85-86赛季开赛后一直保持在争冠军团的行列(转年赛季结束时拿到了第三),于是到了85年底,虽然老马在这一年还没有赢得什么,但那不勒斯在整个一年的表现还是有目共睹的,老马因此也进入了世界足球先生的前三,那个曾经被人们寄予厚望的马拉多纳又开始逐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了。
  
  对了,那一年以老马为核心的阿根廷国家队也以小组第一的身份拿到了进军墨西哥的资格,虽然过程也无比凶险(后面会谈到)。
  
  第三节前面写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梳理一下老马在86年登顶前的世界球星格局,总结一下:巴西群星开始衰老,墨西哥世界杯上, 32岁的苏格拉底还可以打上主力,33岁的济科只是超级替补,同样33岁的法尔考一直打酱油;在西德方面,最有才华的舒斯特尔自我放逐,队内的头号球星31岁的鲁梅尼格受伤病困扰,小组全部赛事都只能替补出场,进入淘汰赛后勉强坚持首发但很少能打满全场。其他球队无论老牌的意大利、英格兰、西班牙还是新锐的丹麦、苏联、比利时等,虽有大牌球星但都不够重量级(哪怕是86年底拿到欧洲金球奖的苏联的别拉诺夫),可以说此刻的足坛,就是31岁的普拉蒂尼风头强劲,但不满26岁的马拉多纳虎视眈眈。
  
  关于86年老马在世界杯上的故事我就不多说了,谈谈梅诺蒂、比拉尔多两届国家队的战术区别和其中老马的作用吧。
  
  梅诺蒂是和巴西的桑塔纳(82、86世界杯的巴西主帅)齐名的南美艺术足球大师,78年的时候利用东道主优势为阿根廷带来了第一座世界杯。当然了,当时有两支球队肯定不太服气这个结果,一支是被赛制黑出局的巴西,另一支就是被誉为70年代无冕之王的荷兰。
  
  1976年阿根廷内乱,军队发动政变上台组成军政府,其后开始逮捕和屠杀大量的持不同政见者,这也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强烈抗议,要求原定于78年在阿根廷举办的世界杯易址,而国际足联也宣布由刚刚举办了74年世界杯的西德作为备选。但通过阿根廷方面的斡旋,比赛还是照常举行,曾有一些西方国家的足协因此准备退出这届世界杯表示抗议,但最终也在以阿维兰热为首的国际足联的软硬兼施下不了了之。
  
  不过荷兰队内的绝对灵魂克鲁伊夫却拒绝了国家队的召唤,不去阿根廷,而其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我知道的就包括抗议阿根廷军政府的政治原因、与新主帅哈佩尔不合的内讧原因、74年决赛失利打击太大的心理原因以及妻子反对他参赛的家庭原因等四个版本,甚至妻子原因里面还包括着两个不同的说法,克鲁伊夫多年后自称是她妻子曾遭受过一次绑架(事后发现是恶作剧),因此他不能把老婆一个人留在家里而跑去阿根廷,但也有一种说法是——其实是他老婆担心他再来一次类似于74年的泳池丑闻。
  
  即使缺少了克鲁伊夫,荷兰队也差点拿到了78年的世界杯,但决赛时门柱挡住了他们在89分钟时的绝杀,而阿根廷人则笑到了加时赛。
  
  
  不过客观地说,尽管那一届的荷兰和巴西有些冤枉,但如果因此就把夺冠的阿根廷队看低也就太偏激了,实际上,这支球队一点不比86年那支球队差,虽没有老马这样的球王级人物压阵,但在整体攻防的水准上已经颇有建树,梅诺蒂绝对是大师手笔。
  
  那支球队里面虽然后来的肯佩斯一鸣惊人,拿到了78世界杯的金球和金靴,但整个球队的战术并不是围绕着他来打的。当时球队打433,中锋是小胡子卢克,卢克不是那种强力中锋,他脚下活很细,经常拉边、反切、游动,擅于为队友创造机会;两翼是奥尔迪斯和贝托尼,都有一定的突破能力;中场是倒三角站位,加列戈拖后保护,肯佩斯和阿迪莱斯突前一些,肯佩斯稍微偏左、阿迪莱斯稍偏右,但都不是边路而是在中路活动,其中阿迪莱斯带球技术出色,有一点控球核心的味道,肯佩斯则更擅于利用卢克制造出来的空挡从后排插上射门得分。
  
  四个后卫是奥尔京、加尔万、帕萨雷拉、塔兰迪尼,其中队长帕萨雷拉值得一提,他是队内的绝对老大,经常在本队进攻时前插到类似后腰的位置来支配球。
  
  所以说这支球队在中轴上是帕萨雷拉的长传、阿迪莱斯的带球突破、卢克的掩护、肯佩斯的后插上来结合而成,同时塔兰迪尼、奥尔京在两侧的助攻也给以奥尔迪斯和贝托尼强有力的支持,可以说,这是一支打法很开放、很有技战术特色的一支球队。
  
  79年的世青赛,阿根廷又获冠军,马拉多纳获得最佳球员,迪亚斯获得最佳射手,于是由78年冠军队主力阵容辅之以两位新秀出征82世界杯的阿根廷依旧信心满满,赛前也被公认为第三号热门。
  
  这么牛的球队为什么仅仅是第三号热门?先来看第二号热门,西德队,球队拿到了80年的欧洲杯冠军,赛后的最佳阵容11人里面西德占据6席,甚至拿到大赛最佳射手的阿洛夫斯都会被自己的同胞赫鲁贝施和鲁梅尼格挤出最佳阵容,同时80年欧洲金球奖的前两名、81年欧洲金球奖的前三名都被西德人包揽,而在82世界杯的欧洲区预选赛上,西德人创造了主客场8战全胜、净胜球高达30个的神奇记录。
  
  如此彪悍的西德队,也只是二号热门。
  
  一号热门巴西从80年桑塔纳接手之后,全世界对于巴西队的热烈追捧全部来自于那两年巴西队参加的各类友谊赛、邀请赛、热身赛上的表现,而这支球队在正式比赛里拿到的荣誉也仅仅是82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的小组第一,不过那也只是战胜了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而已,何至于令足球界、媒体、球迷以及博彩公司都一致地看好它呢?
  
  注意一下09年莱昂纳多在米兰上任时,贝卢斯科尼和加利亚尼就一直强调要把米兰打造成82届巴西那样的球队,尽管94、98年才入选巴西国家队的莱昂纳多与82巴西没有什么交集,而且实际上那个赛季的米兰的打法也根本不是复制82年的巴西,但大家可以想想,82年正是意大利队淘汰巴西队拿到了世界杯,而这些意大利的巨头们不让自己的球队去效仿祖国的世界冠军,相反却去追随作为失败者的巴西队,可见桑塔纳那支巴西队的魔力了。
  
  由于巴、德两支球队的强大,可以说82年的阿根廷国内还是比较理智的,并没有要求球队一定要卫冕或者进入决赛,但最终球队的成绩是5场球2胜3负,排名只是第11位,所赢的2场比赛里还包括了2-0小胜鱼腩萨尔瓦多(当时的萨尔瓦多刚刚被匈牙利10-1血洗,创下了世界杯决赛圈的最大比分记录),如此糟糕的表现怎能让阿根廷人满意?回国后的梅诺蒂不得不黯然下课。
  
  那当时的马拉多纳是怎样的情况呢?可以说,如果单纯从个体情况来看,没有任何伤病的他甚至比86年时可能状态还好,因为在巴萨期间他曾被毕尔巴鄂的黑脚铲成脚骨骨折,106天后虽然神奇复出了,但84年以后老马在绝对速度以及高速冲刺中的急停急转等方面能力已经有所下降。
  
  我前面强调过,足球不是一个人踢的,82年的阿根廷队11人主力里面有9人是上届世界杯冠军的主力,也就是说这还是78年的那支球队,老马必须让自己去适应这支球队,而不可能是这个世界杯冠军队去适应他这个世青赛冠军。
  
  梅诺蒂并非不会使用老马安排战术,别忘了,老马成名的世青赛冠军就是身兼阿根廷国青主帅的梅诺蒂领军夺得的,而巴萨期间的老马甚至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逼走了原主帅拉特克以便让从国家队下课的梅诺蒂接手,可见二人的合作还是不错的。
  
  问题是梅诺蒂既可以用好老马,也可以用好78冠军队,但这不等于他可以用好“老马+ 78冠军队”。
  
  
  梅诺蒂在阿根廷队下课后,继任者是比拉尔多,毕业于医学院的他严谨务实,执教风格与桑塔纳、梅诺蒂代表的热情奔放的传统南美打法迥然不同。
  
  自贝利时代的巴西三冠开始,南美足球就以个人技术细腻同时又大打攻势足球著称,这一方面是由于南美球员有这样的天赋,同时也由于南美的球迷酷爱看这样的比赛,你不这么踢就没人来买票。因此,足球这种运动在当时的南美有着强烈的游戏味道,保守足球、功利足球没有市场,球迷们决不能接受花90分钟时间看自己的球队打一场沉闷的比赛,哪怕终场哨子吹响的那一刻可以获得胜利乃至赢得冠军。
  
  就以82巴西为例子,桑塔纳和他的弟子们认为通过犯规去破坏对手的进攻是很丢脸的事,他们在比赛中甚至很少铲球,球队从不把主要精力放在防止对方进球上,只想着比对方多进几个球就OK了。
  
  对意大利的关键之战,还剩20分钟的时候双方打平,这个结果已经足以保证巴西队晋级了,球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出色的控球技术稳定一下,但他们还是全力进攻一定要赢球,结果反而被意大利打入1球惨遭淘汰,但即使这样他们也并不后悔,因为仅靠逼平对手而不是战胜对手晋级对这支巴西队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
  
  被淘汰的巴西回国后依然受到了热烈欢迎,只因为他们的表演、他们的艺术足球征服了全世界,因此挑剔的巴西球迷觉得非常满意。
  
  这些事情恐怕现在听上去像童话了,但当时就是如此。
  
  
  不过对于此刻的阿根廷人来说,事情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因为他们刚刚输掉了马岛之战,那可不是足球、不是游戏,是真刀真枪会死人的战争,因此整个民族脆弱的神经对于任何与“失败“有关的字眼都异常敏感。在这种情况下,82世界杯后,阿根廷足球的超级大佬格隆多纳选择了胜负师比拉尔多来接替艺术大师梅诺蒂的主帅职位。
  
  比拉尔多此刻已经发现,虽然桑塔纳、梅诺蒂这种传统南美足球看上去很美,但其实已经逐渐被欧洲人更加严谨务实的风格所克制,因此阿根廷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改变,相比于以前国家队选人的那种个人技术、脚法至上的标准,此后应该更强调体能、战术纪律、回防意识、对抗能力等因素,这样的球队哪怕球踢得貌似没有以前好看了,但到了大赛上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当然,比拉尔多敢于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还是因为他有老马,也就是说,他要组织一个更平民化、更硬朗、更善于遏制对手攻击力的球队,但随之而来的导致本队攻击力创意不足的缺憾怎么办?没关系,有马拉多纳,这也就是86年阿根廷夺冠后被当时很多人称为的“球星战术”。(有关86年阿根廷的具体战术打法我在其他帖子里面已经详细谈过,就不准备复制粘贴到这里凑字数了,又没有稿费)。
  
  由于78、82年两届阿根廷打得都是整体足球并且也拿到过世界杯,而新战术几乎是让全队抬钢琴、让老马一人弹钢琴,那些老臣子们能认可吗?这时不得不钦佩格隆多纳的铁腕了,在他的全力支持下,比拉尔多对更衣室展开了大清洗,最终82届阿根廷的主力11人中只有老马一人得以继续成为86年的主力,这在世界杯历史上也是个记录吧。
  
  比拉尔多的改弦易辙在阿根廷国内也是引起渲染大波,他与梅诺蒂等传统南美足球的捍卫者之间的口水战从未停歇,同时阿根廷队当时的成绩也不太给力:83年的美洲杯小组出局未进四强,84年没有正式比赛,球队去印度参加尼赫鲁金杯赛(国际正式A级赛事)竟然0-1输给了中国队,就算断腿后刚刚复出的老马没去,但毕竟在旗号上也是阿根廷国家队,其中蓬皮多、朱斯蒂、布鲁查加等人都是两年后在墨西哥夺冠的绝对主力。
  
  到了85年的世界杯预选赛,阿根廷面对同组的主要对手秘鲁客场失利,最后一轮主场直到完场前10分钟才惊险扳平,幸运的是由于秘鲁曾在其他球队身上丢分,阿根廷总算以1分之差压过了秘鲁拿到了进军墨西哥的资格,拿到小组第二的秘鲁人则在附加赛里被淘汰。
  
  可想而知,这几年来阿根廷国内对于国家队的质疑和批评从没有停止过,人们认为比拉尔多一直在邯郸学步,足协如果不当机立断的话,那么抛弃传统的阿根廷队必将在墨西哥世界杯上无所作为。幸亏格隆多纳顶住了压力,他对于比拉尔多的保护既可以认定为是一种用人不疑,也可以说是无奈之举,事已至此只能一赌到底了。
  
  好在前面说过,85年的老马逐渐在那不勒斯找回状态,但即使如此,格隆多纳也好、比拉尔多也好、老马本人也好,阿根廷全国也好,谁都没对这支球队报以太大的希望,如果能进入4强成绩超越上届就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了,那届赛前,阿根廷并不是大热门。
  
  最终轻松上阵的阿根廷队捧杯而归,同时那次“上帝之手”也将永远授人以柄。
  
  
  毫无疑问,这一年众多的个人荣誉(世界杯金球奖、世界足球先生、南美足球先生等)都落到了老马身上,而前三年风光无限的普拉蒂尼虽然也拿到了世界杯季军和意甲的冠军,但其个人荣誉明显下滑,即使在没有老马参评的欧洲金球奖里面也没能进入前五。
  
  可以说以86年为分水岭,以巴西四大天王(济科、法尔考、苏格拉底、儒尼奥尔)、法国铁三角(普拉蒂尼、吉雷瑟、蒂加纳)、西德的鲁梅尼格等人为代表的50后球星逐步退出舞台,以老马为领军的60后球员开始全面抢班夺权,而这里面的别拉诺夫、莱因克尔、布特拉格诺(86年金球前三)等欧洲球员实力平均,没有突出人物,老马此刻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不过一年后就不好说了。
  
  世界杯后的一个赛季,状态、士气都处于巅峰的马拉多纳在那不勒斯也是顺风顺水,最终赢得了86-87赛季意甲和意大利杯赛的双冠王。
  
  实际上这个意甲双冠对老马的历史地位相当重要,甚至不亚于世界杯。
  
  单纯从影响力来看,世界杯无人能及,但这种影响力更多的是指商业和政治层面,而不是纯竞技层面,世界杯带有偶然性的淘汰赛赛制,最多一个月的参赛时间,抽签所遇到的对手不尽相同,某一场比赛的裁判因素以及运气,这如此多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冠军的归属。
  
  因此虽然老马成为了86年的世界杯英雄,又被当时的国际足联大力宣传(原因我后面详谈),但并没有得到欧洲主流足球界的完全认可,大家都在想:如果这支阿根廷队当时遇到了巴西队或者法国队能赢吗?甚至他们有实力战胜丹麦和苏联吗?毕竟那届的阿根廷只是战胜了西德、英格兰两个强队,而对英格兰的胜利又被认为是偷来的。
  
  但联赛冠军就不一样了,这是整整一年里面所有对手都要主客场较量的实打实的碰撞,而且在82世界杯之后,意大利重金打造小世界杯,几乎所有的顶级球星都来到了意甲(82世界杯最佳球员前10名里面只有吉雷瑟1人后来没到意甲踢球),因此意甲的分量非常的重,现在恐怕很多人也都想象不到老马和那不勒斯拿到双冠王时给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带来的震撼。
  
  在意大利,以罗马为界有南北之分(罗马算北方),北部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比南部要强盛许多,同样在足球方面,米兰、都灵、热那亚、罗马、佛罗伦萨这些富庶的北方城市都拥有多支劲旅,一直牢牢把持着意甲的龙头地位。而那不勒斯、巴里、巴勒莫、卡利亚里、卡塔尼亚这些南部球队从来都是在中下游挣扎的,因此当老马带领着那不勒斯打破北方封锁第一次为南部球队拿到联赛冠军的时候(两年前夺魁的维罗纳虽然不是豪门,但也是北方球队)是很让人震惊的,而且还是意甲和意大利杯的双冠,这可是鼎盛时的大国际以及普拉蒂尼的尤文都没能做到的(当然,那两个队都拿到了欧冠),在那不勒斯之前,二战后四十多年里只有尤文拿过一次意甲和意大利杯的双冠,那还是1960年的事情了。
  
  可以说,此刻以那不勒斯为首甚至整个南部意大利都充满了对老马的崇拜,一直被北方诸强以不屑的目光视为“乡巴佬”的他们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次,同时欧洲主流足球界也开始真正承认老马的实力。
  
  从86年夏天到87天夏天,从墨西哥城到那不勒斯,老马渡过了其职业生涯里面最辉煌的时刻,由于那不勒斯在这个赛季双杀尤文,而32岁的普拉蒂尼也将在赛季结束后挂鞋,因此那不勒斯与尤文比赛结束后老马与普拉蒂尼交换秋衣双双退场的照片占据了整个欧洲的体育报纸头版,这被认为是两个巨星的交接棒时刻,看上去,老马笑傲江湖、春风得意……
  
  
  然而,就从87年夏天开始,各路英豪对老马的挑战此起彼落,而且招招见血。
  
  6-7月,美洲杯在阿根廷举办,东道主与秘鲁、厄瓜多尔分到一组,两年前的世界杯预选赛,秘鲁对阿根廷就是一胜一平,因此他们并不惧怕世界杯的新科冠军,最终拥有主场优势的阿根廷也没能实现复仇,双方打平。
  
  接下来阿根廷3-0大胜厄瓜多尔,但命运已经不在自己的手里,如果最后一轮秘鲁赢厄瓜多尔4球,东道主就将被淘汰,此刻很多人都不由得想起了一件事:78世界杯上已经无欲无求的秘鲁送出一个0-6的大礼给了阿根廷,从而让后者挤掉巴西进入了决赛。
  
  不过厄瓜多尔倒是很有体育精神,或者说秘鲁政府也不觉得为了这个事值得送出几万吨粮食以及几千万的贷款,最终双方草草踢了个平局,惴惴不安的东道主总算进入了四强。
  
  半决赛上阿根廷遭遇卫冕冠军乌拉圭,结果王子弗朗西斯科利领衔的乌拉圭战胜了老马领衔的东道主。
  
  失意的阿根廷甚至没能在三四名比赛里找回面子,他们被哥伦比亚击败。
  
  对于参加这次美洲杯的阿队的真实实力往往也有争论,其实说白了,就是马蜜和马黑的争论,四场球1胜1平2负,只赢了最弱的厄瓜多尔,老马作为核心和头号球星自然会被马黑们爆啐,而马蜜们会说,阿根廷并不重视这次美洲杯,这只是一支阿根廷二队而已,再强的老马也无力回天。
  
  与一年前的世界冠军队相比,这次美洲杯上的阿根廷阵容确实有一些变化,但毕竟是在本土比赛,从1959年以后就再也没有染指过冠军的阿根廷还是颇有雄心的,而且像巴西、阿根廷这样的国家具备国脚水准的球员都足够组织至少两三支球队,因此这支阿根廷绝非二队,只不过征战完欧洲联赛的球员因疲劳和伤病原因入选的少了些,阿根廷本土联赛的球员多了些。
  
  以前的美洲杯整个赛事与世界杯的风格、类型迥然不同,那支三夺世界杯的贝利时代巴西队在世界杯上威风八面,但回来踢美洲杯时也极为不适、一无所获。从打美洲杯的角度而言,更多本土联赛球员入选阿根廷未必就是坏事,不过这些球员与老马等世界杯冠军队成员在整合上不尽如人意,而老马本人在那不勒斯经历了一个赛季的辉煌后也略显疲态,因此输给乌拉圭和哥伦比亚并不奇怪。
  
  不可否认,那届美洲杯上有两位球星完全盖过了老马的风头,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弗朗西斯科利,他带领着乌拉圭队击败拥有东道主优势的世界杯冠军并最终蝉联了这届美洲杯冠军,这成绩还不够威武吗?不过他却连那届比赛的最佳球员都没拿到,而且在84年就已经过拿到南美足球先生的他也没能拿到该年度的南美足球先生。
  
  那又有何方神圣到来?就是巴尔德拉马,虽然他带领的哥伦比亚拿到的只是第三,但他那种气定神闲而又出神入化的掌控全场的能力令人赞叹不止,最终巴尔德拉马获得了87年美洲杯的最佳球员,到了年底则又拿到了双料南美足球先生。
  
  所谓双料南美足球先生是因为从86年开始,由于越来越多的南美顶级球星都到欧洲去淘金,因此为了鼓励那些留在南美踢球球员的积极性,又由乌拉圭的《民族报》出头组织了仅仅是留守南美球员才有资格入围的南美足球先生评选,所以加上以前一直由委内瑞拉《世界报》举办的南美足球先生评选,从86年开始每年会同时有两个先生产生,在老马风光无限的86年,在意大利踢球的他也只能拿到《世界报》的先生,《民族报》的先生则给了乌拉圭球员阿尔萨曼迪。
  
  而87年横空出世的巴尔德拉马由于其出色的表现,效力于哥伦比亚卡利美洲队的他不仅获得了《民族报》的先生,同时也战胜了效力于欧洲联赛的老马和弗朗西斯科利,
  拿到了《世界报》的先生。
  
  
  失意于故乡的老马回到了他的主战场欧洲,迎接新的赛季。由于拿到了意甲冠军,老马可以首次参加欧冠了,不过他的运气,或者说那不勒斯的运气也太差了。
  
  当时的欧冠只有各国的联赛冠军以及上届欧冠的冠军才可以参赛,因此整个欧洲只有不到35个队参赛(苏联、南斯拉夫、捷克等国还没有解体),先让2支或4支球队打一轮附加赛,淘汰掉1-2队,把总数刚好控制到32支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正赛了,正赛的赛制也是直接主客场淘汰制,没有小组赛,而且淘汰赛不分种子队,全凭抽签。
  
  一般情况下,强队第一轮都会遭遇卢森堡、塞浦路斯、阿尔巴尼亚、马耳他等国家的冠军,进入16强就可能遭遇瑞典、爱尔兰、奥地利这些二流国家的冠军队,一般进入8强后五大联赛的这些冠军们才会相遇。
  
  但那不勒斯作为意甲冠军,第一轮居然抽到了西甲冠军——皇马,此刻的皇马正是蝉联5届西甲冠军的鼎盛时期,史称皇马五鹰时期(皇马青训史上最杰出的成就),还有墨西哥神射手乌戈桑切斯、老马在世界杯上的战友阿根廷主力中锋巴尔达诺等外援,实力十分强大,最终那不勒斯一平一负被皇马淘汰。
  
   当然,输给这支皇马并不丢脸,不过有一个迹象,无论秘鲁国家队的后卫路易斯雷纳,还是皇马的后卫琴多(就是现在的皇马领队),他们对老马凶狠贴身的逼抢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大家开始议论,原来那个一年前那个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老马并非永远无解。
  
  
  虽然在美洲杯和欧冠上先后失利,但好在联赛里的老马和那不勒斯依旧顺风顺水,冬歇期前一直保持领先,如果最终能蝉联意甲冠军,老马这一年依旧可以说是成功的。
  
  然而事情也没那么简单,另一个改变意甲乃至改变整个欧洲足球版图的人物已经出场了,虽然他并非球员或者教练,但他也许更有威力,这就是贝卢斯科尼。
  
  86年春天,他买下了米兰,当年米兰只拿到了第七;而在他入住后的第一个完整赛季里(86-87),米兰也只是第六。无法忍受如此成绩的老贝在87年夏天开始出手,他一方面引进了名不见经传的萨基为主帅,另一方面,他买了两个荷兰球星。
  
  由于82、84、86三届大赛荷兰都在外围赛里面出局,同时荷兰联赛又不具备五大联赛的影响力,因此荷兰球星几乎已经快被人遗忘,而老贝为二人中一个叫古力特的付出了仅次于老马的世界第二身价,这可着实让全世界都吃了一惊。
  
  老马当年以世界第一身价加盟巴萨,那是由于他已经在世青赛上一鸣惊人,“小贝利”之称不胫而走,而且接着又连拿两届南美足球先生,但此刻这个古力特何许人也?仅仅拿过荷兰联赛冠军而已,当时的中国媒体一片茫然,光名字就翻译为古力特、居力特、许力特等等五花八门。
  
  对了,猜猜转会米兰前古力特代表母队埃因霍温的最后一场球是在哪里踢的?南京的五台山体育场,对阵徐根宝的国家二队。
  
  在87-88赛季开始后,米兰的面貌依旧不能让老贝满意,积分始终徘徊在前三之外,而且米兰阵中那个与古力特一起到来的巴斯滕因为伤病以及状态原因甚至很少出场。快到圣诞的时候,心急火燎的老贝与老马曾有接触,准备将其挖到米兰。
  
  大家都知道,这个事情最后没有成功,那不勒斯开出高价留住了老马,但问题是老贝肯定比那不勒斯有钱,完全也可以给出更优厚的条件吸引老马。多年后的老马曾透露,他婉拒老贝的最大原因其实是担心黑手党,要知道贫困落后的意大利南部同时也是黑手党猖獗盘踞之地,他们当时可以跟打败北方诸强的老马称兄道弟,但一旦老马投入对手阵营反戈一击,他们也会毫不犹疑地向老马的家里扔炸弹。
  
  

88

主题

1035

回帖

0

精华

二星会员

积分
28
威望
78 点
EZ币
632 个
体能
634 点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7-11 15: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了第一段 感觉不能苟同 贝莱隆和古蒂发挥好的时候总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是稳定性不够 个人感觉这就是好球员和顶级球员之间的差距
像齐达内这样的球员上场总能发挥作用 无论什么时候
哈维最早的时候发挥也是时好时坏 不可否认近几年的爆发有经验的积累 也有巴萨和西班牙战术十分和他的风格所致
帖子里说哈维沾了巴萨的光 可谁又不是这样呢?成长总是需要机遇和运气的 这个真的是很难由球员个人决定的
而伊涅斯塔个人感觉他的进步很快 是万金油真是没错 有哈维的传球和梅西的突破 当然是弱化版的 全面的球员谁都喜欢 我个人觉得如果他的大局观和位置感再强一些那就很牛了
说实话个人不太喜欢梅西 帖子里说欧冠决赛佩德罗的进球有梅西的功劳 这个没错 作为前锋就是要以不断的跑动扯动撕开对方防线的 其实当时在那个位置上不是梅西而是埃托奥德罗巴都能起到那个作用
梅西的突破没话说 小范围内过人的技术世界第一 但是他确实需要中场的极大支持 如果没有哈维伊涅斯塔阿尔维斯和影帝们的倒角输送梅西的作用将会大大弱化 就是说梅西在对方球门前25米到30米这个区域接球最能发货他的威力 但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他真的跟佩德罗没太大区别 看看阿根廷比赛就知道了 他是个进攻核心 但是不是组织核心 他的发挥太过依赖中场 这是他今后需要努力的地方
PS:梅西离球王还差的远 世界杯 甚至美洲杯他都没有征服 齐达内、肥罗、老马、小罗等等都在他之前 当然只是现在来说

7

主题

215

回帖

0

精华

新手上路

积分
8
威望
19 点
EZ币
214 个
体能
203 点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7-11 16: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门找到原文去看完了全部内容,好文无须多说

619

主题

2409

回帖

0

精华

三星会员

积分
128
威望
364 点
EZ币
2670 个
体能
2773 点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7-11 16: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哦顶哦!!~

0

主题

78

回帖

0

精华

新手上路

积分
3
威望
8 点
EZ币
76 个
体能
77 点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7-11 18: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ID:挂甲人  另外一篇《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细数三十年来国际足坛十大国家队及十大俱乐部队》  惊世巨作。。。可惜不到一半就太监了。。

27

主题

926

回帖

0

精华

三星会员

积分
55
威望
148 点
EZ币
1226 个
体能
1262 点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7-11 20: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定下·········

36

主题

569

回帖

0

精华

二星会员

积分
29
威望
87 点
EZ币
591 个
体能
604 点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7-12 14: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212

主题

3419

回帖

1

精华

四星会员

积分
210
威望
445 点
EZ币
3658 个
体能
3561 点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7-12 18: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神贴啊

33

主题

1337

回帖

0

精华

三星会员

积分
57
威望
139 点
EZ币
1463 个
体能
1469 点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7-12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NB,观点我不是完全同意,但是知识确实比我丰富很多~

23

主题

585

回帖

0

精华

一星会员

积分
18
威望
41 点
EZ币
494 个
体能
500 点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7-13 10: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神贴,自古天涯高人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