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DE给我三大惊喜,国靴振兴指日可待
本帖最后由 reemdong 于 2017-8-13 16:39 编辑茶泡好了,写一个什么样的测评呢?刚到专区看了测评组兄弟们的帖子,大家都尽可能详细的把自己对这款刀锋的理解写了出来,专业程度和详尽程度已经足够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山高路远,快递比别的兄弟慢了一周,昨天才第一次下地,今天踢了一场比赛,所以再写一篇技术型的评测文章,文章重样不说,时效性也差了点,估计大家也审美疲劳了,没什么兴趣继续看下去,都是大同小异。索性,写一篇想到哪说到哪的随笔吧。
应该说对于这款国产战靴,我起初并没抱有什么期待,只是想结合我对之前穿过的各品牌球鞋的理解和感悟,定位和评价一下这款国产战靴而已。然而随着实战,不得不说,他给了我一些惊喜。
一、MG大底软硬适中,场地适应能力让人惊叹
第一天早晨去练了几下长传和射门,并打了一场5打5的小场比赛,图中也能看到场地真的可以说是人草中最烂了,基本一般草一半颗粒了。
今天比赛是11人制正式的大场比赛,打的是后腰位置,由于中场实力较弱,需要我大范围跑动和频繁的逼抢。
刀锋带有些许弹性的鞋底和适中的摩擦力让我大范围跑动更加舒适,恍惚间好像回到了穿着跑鞋晨跑的瞬间。长距离来回折返跑,脚面和膝盖可以说一点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这在我穿过的球鞋中是不多见的,并且新鞋在打了一场正式比赛后没把我的脚磨出水泡更是第一次。可见,特步在鞋底和鞋里的舒适度上还是下了功夫的。
二、PU鞋面稍涩稍硬,发力、控制别有味道
之前也有过几双pu材质鞋面的鞋,具有代表性的有reebok sprint和adi 16.1,论舒适度,blade的PU材质不能与这两双鞋同日而语,略微发硬发涩。但正是这种舒适度和硬涩之间这个结合点,正好和我的偏好相对应上了,略硬的鞋面让我在对抗、下脚、对脚时都毫不吃亏。11人制比赛由于更多的精力用于防守,长传直接发动进攻就尤为关键,而blade稍硬的鞋面能让我准确的感觉到长传的力度掌握和球给我的反馈,鞋面不错的摩擦力,能让我准确的控制长传的落点,有几脚让场下的队友发出了感叹,加上MG的鞋整个底盘较低,长传的感觉可以说相当美妙。结合后跟的靶心设计,是不是这个系列叫巡航导弹更为贴切呢。
三、实惠价格定位合理,性价比具有一定竞争力
因为是测评鞋,所以开始并未关注价格,但踢完比赛,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机上天猫查了一下价格,旗舰店329RMB。和MIZUNO的CLUB、NIKE的低端系列价格基本相同,但blade球鞋给我的感觉丝毫不逊于之前我所穿过的大部分中高端球鞋,加上对场地、天气的良好适应性,329RMB的价格完全可以接受了。平时穿进口低端球鞋的球友们真可以把这款球鞋当作主力战靴。
说了这么多好话,说说不足吧,1.拿到鞋开箱以后,看到鞋的第一感觉是这个配色的设计中规中矩,说的再刻薄一点,就得用“平庸”这个词了。BLADE,意为刀锋,但从整体设计理念上看没有一个地方体现出这一点,其实个人感觉刀锋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应该可以产生出有些文化内涵的创意。2.PU材质的研发还要继续,虽然很巧合的迎合了我的口味,但毕竟是我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且是特别个人化的偏好,大多数球友都是很在意舒适度、弹性等方面表现的。这方面blade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特步还需要下大功夫。
3. 个人感觉blade目前要竞争的是中低端市场,应采用小米、华为的战略,先用超高的性价比占领中低端市场,积累技术、经验、文化和品牌,然后逐步向高端迈进,而blade的性价比只能说是有一定的竞争力,不打人眼球,说实话如果不是测评组成员,我真的不会花329去试这款鞋,当然就不会有后面的一系列惊喜。
总之,鞋绝对是物有所值的好鞋,想用300买个球鞋来实战的兄弟们,我推荐你们选这双,应该说可以满足你绝大部分对战靴的需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