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林山火 发表于 2012-6-24 13:06:10

【掠夺者归来——Adidas Predator Lethal Zones 致命诱惑】——顶级HG版本高清实拍

此贴已推荐上ENJOYZ论坛精选。严禁一切人身攻击言论!违者一律禁言一周以上,严重者直接永久禁止登录。

    说起“Predator”,鞋迷们不容思索的马上就会想起“猎鹰”这个符号性名词,而对于电影迷来说“Predator”则代表着一种恐怖的外星怪物“铁血战士”。但在英文词典里“Predator”一次的释义则为: n. 掠夺者;以掠夺为生的人;捕食其他动物的动物,食肉动物;



   且不说阿迪达斯公司当年在为第一款猎鹰命名时是否想借红极一时的电影“Predator”为其新球鞋加分助力,也不说国内在90年底引进这款球鞋时,为什么将“Predator”这个残暴的名词译为了“猎鹰”这个更能让大多数人接受名字,总之每一款“Predator”球鞋不管它被称作什么,它骨子里那股侵略性就从未消失过,“掠夺者”的本性从它踏上球场上的那一刻起变成为了它的穿着者的使命!

      Adidas Predator Lethal Zones的发布让我有一种时光飞逝的感觉~因为就在一年前参Predator adipower 的发布会时的各种兴奋和期待还历历在目,而这一次Predator LZ以这样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布,让之前关于它是猎鹰新的分支,还是所谓的Predator D5等等的各种猜测顿时烟消云散,因为它很明确的宣布:全新一代的Predator正式登场,新的掠夺者归来!

风林山火 发表于 2012-6-24 13:06:25

          当Predator LZ还是小黑鞋的时候,当时各种猜测就满天飞,因为那时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Predator会完全放弃天然皮革,放弃这个自从诞生以来便引以为傲的摩擦条载体,也不相信这个当时还让人很不适应的设计会是下一代Predator 。说实话我当时也宁愿相信这是Predator 的一个超级摩擦版本,或者是一个像SL那样具有新特性的分支,也不愿意相信这是下一代Predator 。    但当Predator LZ 真正到来的时候,或许你和我一样有些大跌眼镜,甚至会有一些怀疑,这还是猎鹰么?放弃天然皮革采用人造材料、再加上大幅轻量化会不会让这款Predator 变成一个带摩擦条的F50?     这一切疑虑随着我拿到Predator LZ之后烟消云散,全新Hybridtouch特制超柔人造皮革比我之前接触过的阿迪达斯所有人造材料都要来得柔软,并且更接近天然皮革的触感,同时试穿的舒适度也比许多追求轻量化而采用人造PU材质鞋面的球鞋要好许多。

风林山火 发表于 2012-6-24 13:06:43

    如果非要说新的Predator LZ 放弃天然皮革的原因,我个人认为这未必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因为据我所知很多高端的人造皮革的造价是比普通天然皮革高许多的,而且很多好的人造皮革在很多方面都有一些天然皮革无法比拟的特性,比如防水、定型、不同材料间的融合等等,而这一次Predator LZ采用的Hybridtouch特制超柔皮革的一个初衷,我个人觉得主要是为了解决大面积摩擦条在鞋面的附着问题所决定的。     Predator LZ在谍照发布之初就以鞋头大面积的摩擦条而吸引了大量的眼球,而要解决这些摩擦条在鞋头的固定和耐用性,却似乎又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大家可以回想下之前出现的带有摩擦条的天然皮革球鞋,大多采用在皮革上开窗,采用上线和上胶的形式将摩擦条与鞋面融为一体,这样做的确解决了橡胶材质与天然皮革的融合,但却因为多层鞋面材质的堆积而造成鞋面笨重不堪,触感下降。 还有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像Predator adipower那样将摩擦区域专门设计为一个独立的区域,使用特殊的硅胶材质将摩擦条和鞋面融为一体,这样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但缺点是不能在鞋面上大面积使用,毕竟硅胶的强度和耐用度不足以支撑鞋面的形变,大面积使用鞋面的触感也不好。    这似乎就让摩擦条在足球鞋上的发展带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一边是要求良好触感的鞋面,一边是希望拥有更大面积的摩擦条,但要将两者良好的融合似乎成了一个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两难选择。     而Hybridtouch特制超柔皮革的采用使阿迪达斯将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而且这种Hybridtouch特制超柔皮革是我接触过的几种触感最接近天然皮革的人造皮革之一,甚至有的人在第一次触摸到这种皮革的时候还以为是某种天然皮革。    因此我个人认为Hybridtouch特制超柔皮革使用的最大意义在于解决了解决了鞋头触球区域大面积摩擦条的附着力和耐用度问题,使射出的大面积SL超轻橡胶摩擦条在Predator鞋面上存在成为了可能,同时也使鞋面保持了最接近天然皮革的触感,而且鞋面的定型和降低吸水性也比天然皮革要好许多。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新材料在Predator系列上带来的革命,也使Predator 获得了一个更大的进化!变得更加强悍!

风林山火 发表于 2012-6-24 13:06:56

说完鞋面,该是来说说最让人激动的摩擦条部分了。    Predator LZ 鞋身上覆盖的大面积摩擦条咋看上去像是一种无序的堆积,但事实上当你把鞋子拿在手上仔细研究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一个区域的摩擦条都是那么得不一样,布置得井井有条,而且手感非常柔软,摸上去很涩,附着力非常大。    而其实这就是Predator LZ 所特有的五大“致命”触球区域,这五大区域分别是控球区“Frist Touch”、力量区“Drive”、盘带区“Dribble”、传球区“Pass”和射门区“Sweet Spot”。 这五个“致命”区域的由来并不是阿迪达斯凭空设定而来,按照阿迪达斯官方的说法这是通过无数的职业和业余球员的反馈而来,而反馈的方式既是白鞋试验,也就是阿迪达斯提出设计理念,让球员试穿白鞋,在白鞋上记录下球员各个技术动作最常用的触球区域,再通过不同材料的试用和区域的选择,最终确定摩擦条的位置和形状,使这些摩擦条真正起到帮助运动员提高场上发挥的作用。

白鞋测试样鞋:

风林山火 发表于 2012-6-24 13:07:08

五大“致命”摩擦区域详解: 力量区“Drive”位于内脚背,是摩擦条中最厚重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的SL超强橡胶条结合3D纹理使球员在使用这个区域长传或者远射的时候能够获得最大的摩擦力和旋转,使球路变得更加诡异。 控球区“Frist Touch”位于鞋头中央,是盘带最常用的触球区域。 这个区域要求鞋头拥有最强的附着力,因而摩擦条的3D纹理设计得凹凸有致,是穿着者触球的第一瞬间就能感受到鞋子对球的掌控。 盘带区“Dribble”位于鞋头外侧,是我感觉这次摩擦条设计最有新意的一个区域。    因为以往的摩擦条设计大多顾及的还是射门和控球区,而对于这个脚背外侧的区域很少顾及,而对于很多喜好用脚背外侧盘带的穿着者来说却成为了遗憾,毕竟这个区域相对内脚背和脚弓,触球的接触面是最小的,在这个区域加入摩擦条无疑将能使喜好用这一区域盘带的球员带来不少便利和操控的稳定性,甚至对于那些能用这一区域踢出弧线球的球员来说更是将带来更诡异的弧线! 传球区“Pass”是唯一一个没有使用SL超轻橡胶摩擦条的地方,而是在鞋面内部加入了“记忆泡棉”。   这里乍看像是一个特殊的压纹凸起,但事实上这个区域因为“记忆泡棉”的加入变成变成了鞋面上最厚的一个地方,也是缓震最好的区域,在球员用脚弓停球或者传球时获得最好的稳定性,能帮助球员增强对球的黏性同时保持传球、停球的一致性。 射门区“Sweet Spot”是摩擦条中设计最复杂的。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使触球时能够让球产生最高的旋转速度,底部的突起与3D条纹能增强触球时的摩擦时间,使射出的球产生尽可能大的旋转。     通过上述五大“致命”摩擦区域的介绍,我想大家都对Predator LZ的摩擦系统都非常得期待,而想要获得这样复杂的摩擦系统对于制鞋工艺的要求也是非常得高,因为要将这样的SL超轻橡胶材质直接射出于鞋面上,而且还要保证良好难用性,其工艺难度非常大,我想这也是目前淘宝上高仿鞋比较少的一个原因。

风林山火 发表于 2012-6-24 13:07:26

介绍完Predator LZ鞋面和摩擦条的改变,让我们来聊聊它在细节上的改变。     这次拿到的Predator LZ 为顶级HG版本,这一版本在国内的大规模上市起初都让我倍感意外,因为这一向只是日韩市场的特殊待遇,可见这样的转变是阿迪达斯对国内市场更加重视的结果。毕竟国外的场地状况非国内可比,加上之前的各种鞋底使用不当带来的断钉等问题也使阿迪达斯更加重视对国内市场的引导和产品投放。所以这次拿到的HG大底顶级版本或许会是很多国内鞋友的福音。 这双Predator LZ的HG鞋底在之前的F50 adizero 上就有出现过,稳定和通用性是这个鞋底的优势,粗壮的鞋钉和位置布置能够使其从容面对国内大多数的烂场。     但这个鞋底在我看来也有一个明显的劣势就是在为了保证稳定性和坚固的同时,牺牲了重量,所以这个鞋底相比其他的FG甚至其他HG鞋底来说要笨重许多。 鞋底上的Predator标示。 HG大底上的SPRINT FRAME轻质外底标识。
需要提到的是Predator LZ是首款配备miCoach智能芯片的Predator 球鞋,足弓处有向外突出miCoach Speed Cell芯片放置槽,通过这个模块球员可以了解他们在场上的运动数据。可惜这次没能拿到miCoach智能芯片,不能为大家带来这款芯片搭配Predator LZ评测,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补上。

风林山火 发表于 2012-6-24 13:07:40

关于Predator Lethal Zones 细节:

                     
“Pass”传球区域上方的“Lethal Zones”标识。这是区分高端版本与普通版本的一个简单区别标志。 后跟的三条阿迪达斯斜杠标志使鞋型显得十分修长。        这次Predator的设计者将阿迪达斯标志性的三条斜杠移到到了后跟位置,与鞋头密密麻麻的摩擦条相呼应,要协调不少。 脚背外侧的凹点与三角形压纹也是分辨高端版本与低端版本的一个特征。 后跟上的红色Predator标识很漂亮,也标明了它的血统!
   
    鞋舌同样已经放弃了翻着式鞋舌,上面的压纹也对应着鞋身上摩擦条的走向,同时压纹也能与鞋带形成一定的摩擦,对抑制鞋舌的滑动起到良好的作用。     鞋舌内部采用了大面积的绒面材料,这里也能看到Hybridtouch特制柔软皮革的纤维。 关于尺码:这次拿到的Predator LZ 为FR 40 2/3 UK 7 JP 255 CHN250,本来应该是小了半码,但没想到试穿之后通过调整鞋带却感觉刚刚好,和猪佬等其他鞋友交流后,他们也感觉Predator LZ稍微偏大半码,所以对于那些脚型不瘦长,相对比较宽的朋友,购买的时候可以尝试按照以前的猎鹰尺码稍微买小半码,或者是到专卖店实地试穿后再决定。


风林山火 发表于 2012-6-24 13:07:52

关于Predator Lethal Zones 细节:

   鞋垫加入了减震胶,同时立体的造型提供了足弓很好的支撑。背面的防滑纹路和正面的绒面材质可以抑制脚因为鞋垫而在鞋内产生滑动。 运用Taperlace技术的鞋带可以使拉紧的鞋带不易于松散,而且鞋带头的Predator标志很细致。
   后跟采用带凹点的防滑材质,可以有效减少鞋跟的滑动。而且防滑材质的面积也进一步扩大,包裹住了整个脚踝。不过我个人还是更喜欢Predator adipower的仿翻毛皮材质,因为那种材质吸水性更好,出汗后也能更好地锁住后跟。

左脚鞋垫下miCoach放置槽
鞋面的内衬采用绒布材质,一整片延伸到鞋头,同时鞋子内腔很干净简洁,而且还故意加入了一层人造材料将缝合线和胶水印盖住。

风林山火 发表于 2012-6-24 13:08:03

关于Predator LZ与F50 adizero    综合前面的描述,大家可以发现Predator LZ与F50 adizero 除了同样采用人造材质的鞋面和类似的鞋底外,其实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单就鞋面材质来说,Predator LZ的Hybridtouch (特制超柔人造皮革)比F50 adizero的Sprint Skin(超薄单层超细纤维鞋面)要来得厚实和柔软。而且触球的感受也没有F50 adizero的Sprint Skin那么生硬和直接,这对于更趋向于控球和穿着舒适感的鞋友来说可能Predator LZ更为的适合。     而对于一击必杀的前锋球员,或许轻质简洁的F50 adizero则更为合适。毕竟虽然Predator LZ在重量上虽然已经有了大幅的轻量化改进,但相比F50 adizero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它更适合那些追求控制和稳定的力量型球员穿着。


风林山火 发表于 2012-6-24 13:08:14

总结与回顾

    综上所述,Predator LZ并不是曾经猜测的那个带摩擦条版本的F50 adizero,而是Predator系列的一次全新变革和进化,这样的进化虽然放弃了一些曾经引以为傲的传统,但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使这位足球场上的掠夺者焕发了新的战斗力!让我们期待掠夺者Predator LZ 的强势来袭!期待它的穿着者成为足球场上真正的掠夺者!        后记:完成这篇评测初稿时已是23日凌晨,德国队与希腊队的1/4决赛刚刚结束,德国队如愿晋级四强,只是最近几天的带病拍照、修图弄得我疲惫不堪,所以评测中难免会有疏漏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欢迎各位朋友指正交流。另外由于论坛图片大小上传限制,使这次的高清图片压缩后质量下降很大,如果喜欢这些图片并需要大图的,请移步我的新浪微薄,@我给我留言: http://weibo.com/yulegtja ID: EZ风林山火我会将大图上传到微盘中供大家下载,同时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薄,与我一起交流讨论,谢谢观赏! 另附猎鹰发布会报道贴:“我们在现场!——Adidas Predator Lethal Zones 猎鹰发布会暨欧洲杯启动仪式现场报道!”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掠夺者归来——Adidas Predator Lethal Zones 致命诱惑】——顶级HG版本高清实拍